精工陶瓷
 
 
 
 

台湾的磁砖工业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台湾的磁砖工业

  陶瓷这个行业,也有人称为窑业,就是利用窑炉来烧制产品的行业。

  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前,自从知道用火来料理食物以后,就会使用泥土来制造处理食物的陶瓷器,然后进步到建筑用砖、瓦以及装饰用的花瓶等。到目前中国古代瓷器仍然广受世界爱好收藏人士的欢迎,而中国的英文字CHINA原本就是代表陶瓷器,因此说陶瓷是我国传统的固有文化实在是名符其实。

  台湾的陶瓷业在光复前后大部分聚集在莺歌地区,以单独式的窑炉用手工及家庭式制造食物用碗盘、陶瓷水缸为主,一直到民国40年代从日本引进隧道窑以及半自动化的机器以后,才初具工业化的型态,产品种类也开始增加。

  目前国内的陶瓷业以产品用途来分类,大概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日用瓷:碗、盘、餐具等。

    卫生瓷:洗面盆、马桶等。

    建筑瓷:砖、瓦、磁砖等。

    艺术瓷:花瓶、玩具等。

    工业用瓷:耐火材料、电气开开、碍子以及目前发展中的精密陶瓷。

  本人所经营的事业是建筑瓷中的磁砖,因此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来向各位社友介绍我所知道的‘台湾的磁砖工业’,国内制造磁砖的萌芽期开始在民国40年代中期,最早是用烧制砖、瓦的单独式窑炉烧制小型的马赛克为主(所谓马赛克,根据中央标准局的说明是指面积在四平方公分以下的磁砖),到了40年代末期才开始烧制半瓷化的三寸六面砖。

  民国50年代初,国内开始引进日本的隧道窑,磁砖业才开始步入工业化的型态,50年代后期省产天然气开始供应工业用气,磁砖业由苗栗、新竹两地开始设立天然气隧道窑,以及添购自动化成形设备,在这一阶段较具代表性的磁砖业有:

    生产三寸六面砖的三环、东方南亚厂。

    生产马赛克的国华统一厂。

    生产红钢砖则为Gold社友的光明牌。

因此民国50年代可以说是台湾磁砖业的幼苗期。

  民国60年初,世界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其后本省经济景气开始复苏,在政府政策有效的引导之下,经济成长率逐年上升,国民所得增加的结果,使得消费品质逐步提高、建筑景气的蓬勃发展,使得磁砖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因此60年上期荣美窑业引进义大利进口磁砖后,也在国内生产半瓷化的罗马磁砖,对台湾的磁砖市场造成一次冲击,可是半瓷化的磁砖其硬度与耐磨性都无法适用于地坪以及公共场所,也无法满足日渐要求高品质的消费者。

  在民国66年,本人有鉴于国内生产磁砖技术限于设备的不足无法提升,以致于国人对高品质磁砖的需求均仰赖欧洲进口磁砖,因此投资设立精工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引进喷雾式干燥设备来处理原料以及采用滚筒式快速窑炉,民国67年5月制造出国内第一片全瓷化的大型磁砖,在台湾的磁砖史上,产生一次大革命,一年多之后,凯聚公司也开始使用类似的设备推出一品牌地砖,到了60年代后期,较知名者先后有罗马、协裕、和成、三洋等厂加入快速窑的行列,因此民国60年代是台湾磁砖业的成长期。

  民国70年,本公司有鉴于施釉地砖渐渐的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国内有朝一日必须大力兴建公共设施,所以再度开发成功无釉的磁砖,并且命名为‘石英砖’,这种无釉的石英砖在民国70年推出上市时,每年的消费量还不到一万平方公尺,到73年全省已有三家同业,年使用量已达到30万平方公尺,目前全省石英砖制造厂己经将近20家,年消费量约在1500万平方公尺,而国内采用的滚筒式快速窑约有200台以上,磁砖的年产量在一亿平方公尺以上(其中石英砖约占15%),已经继义大利之后成为世界第二个磁砖王国,所以70年代可以说是台湾磁砖业的鼎盛期。

  我国经济部中央标准局一直到民国71年才制定出磁砖的国家标准,将磁砖依品质划分为三种类:

  第一种是陶质,以1000~1050℃烧制,成品吸水率规定17%以下,抗曲强度每平方公分100kg以上,例如一般粉质壁砖。

  第二种是石质,以1100~1200℃烧制,成品吸水率规定6%以下,抗曲强度每平方公分在200kg以上,例如一品、冠军、三洋的施釉地砖。

  第三种也是最高品质的磁砖是瓷质,必须要1250℃以上才能烧制,成品吸水率规定在1%以下,抗曲强度则高达每平方公分300kg以上,目前国内真正达到瓷质标准的只有精工的石英砖,以及雅泰的二丁挂以及方块砖。

  磁砖如果以制造方式来分别,还可以分为干式成形,正如大多数的磁砖,以及湿式成形,例如Gold社友的光明牌真空射出砖。

  台湾的磁砖工业自经本人所经营的精工陶瓷公司,在民国67年采用全自动化设备以及快速窑炉以后,12年来同业在生产技术以及生产量的成长都非常惊人。今年初以来国内磁砖同业因为过分盲目的扩充设备,产销己经供过于求,加上市场景气的影响,一般同业销售量都降到产能的70~80%,精工公司因为产品品质、知名度还能得到大众的爱顾,而且产品种类也多,可是销售量也只能达到最高产能的80~90%之间,预计80年度在景气及产销不平衡的双重压力之下,影响将更为严重。所以80年代初期,可以预见的将是台湾磁砖工业的困难期。

  为了应付逐渐加深的困境,本公司已经将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在稳定中求发展列为经营方针。80年代起台湾的磁砖业将是品质与成本的竞争,因此在坚持品质与降低品质及减低成本之间,我们选择坚持品质,永远保持精工牌石英砖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本公司的石英砖在市场上大约有8%的占有率,我们希望确实掌握住10%高品质消费群的支持。

  其次我们仍将不断的开发新产品,研究开发是企业生存成长的最主要工作,12年来精工持续的推出新产品,今后仍采继续不断的做下去。

  同时在目前的逆境中,我们更加努力的利用我们现有的科学化电脑资讯系统来充实我们的经营管理。

  身为目前石英砖界的领导者,12年来我们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我们自认对社会有一份责任,因此我们更加脚踏实地的在努力,虽然我们坚持品质的领先,有时会觉得寂寞,本人更希望各位社友先辈予我们支持、指教,相信会帮助我们在生存成长中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