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我們都知道,陶瓷技藝是我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來的發展,陶瓷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所謂『陶瓷器』就是使用粘土、長石、石英等許多種礦物,混合加工後,經過高溫燒製,使各種礦物的成份重新結合成另一種物理特性的產品,依其使用範圍可分為下列五種:
- 日用瓷:碗、盤、荼具等。
- 藝術瓷:花瓶、人像、裝飾玩具等。
- 衛生瓷:洗面盆、浴盆、馬桶等。
- 工業用瓷:
- 一般工業用陶瓷:高壓礙子、紡織用梭子、耐火材料等。
- 精密陶瓷:太空科技耐高溫矽片,以及目前高精密度的電子用陶瓷等。
- 建築瓷:磁磚、紅磚。
磁磚對於建築物的功用:
- 美化、裝飾建築物。
- 延長建築物壽命,避免受侵蝕、磨損。
- 具有不變色、不沾污等特性,節省建築物維護費用。
- 增加建築物的廣告效果、容易整理、保持清潔等優點。
磁磚在我國國內的發展開始於民國40年代,剛開始時完全以手工方式製造,用古老燒製紅磚的單獨窯以及八卦窯,用木材、煤炭等燃料燒製,產品以小型馬賽克為主。由於當時正逢抗戰勝利初期,國內經濟景氣蕭條,對磁磚需求不大,因此國內建築瓷在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這十多年發展的速度相當緩慢,一直到50年代中期,磁磚業界開始啟用隧道窯及半自動化的設備,燃料也改用天然氣或燃料油,產品由小型馬賽克進步到三寸六面磚,當時比較具有工業化型態的磁磚廠商也增加到10多家,到了50年代末期,國內磁磚平均耗用量已經超過日本、美國,以3.6寸面磚計算,美國當時平均每人每月大約耗用0.7片,日本大約1片,而我國已經高達1.7片左右。
到了60年代初期,國際間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後,國內經濟景氣提升,生活水準也漸漸之提高,而磁磚市場受到歐洲,尤其是義大利進口大型磁磚的衝擊,原本國產的小型馬賽克,及3.6寸面磚己經無法滿足消耗者的需要,因此本人目前所服務的精工陶瓷公司於民國66年在國內第一家引進歐洲及日本最新式全自動化的設備,生產大型全瓷化磁磚,其後從67年到目前8年之間陸續有20多家磁磚工廠,相繼進口全套設備來製造大型磁磚,使我國磁磚的成長率超過義大利而成為世界上磁磚王國。
目前以大型地磚而言,保守的估計,每月生產量在300萬平方公尺以上,也就是國人每人每月平均消耗量在1.5平方公尺以上,比民國60年代大約成長了80多倍,如果各位平時多留意的話,一定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建築物裡裡外外都看得到磁磚,在鄉下甚至於天花板也貼磁磚,難怪我的一位外國朋友曾經告訴我說:『台灣的磁磚廠商真幸運』,因為我國是世界上磁磚平均消費量最高的國家,而我國的消費者是世界上最喜歡磁磚的國民。
今天我們將分為三個單元來介紹磁磚這一種建築材料:
- 磁磚的種類及品質。
- 磁磚的製造過程。
- 磁磚的施工方式。
- 磁磚的種類及品質:
磁磚在我國國家標準依照它的面積分為二種名稱,面積在40平方公分以下的稱為馬賽克,40平方公分以上的稱為面磚,而面磚適用於牆壁的叫壁磚,適用於地坪的叫做地磚。
依照我國國家標準,將磁磚的品質分為三大類,即陶質、石質、瓷質。
- 陶質磁磚:
數種原料混合加工成為坯土,經過1000℃~1050℃燒製以後,粉粒還沒有熔合在一起,叫做陶質磁磚。
在品質特性方面它的吸水率壁磚20%以下、地磚16%以下,抗曲強度壁磚60kgf/cm、地磚100kgf/cm。陶質磁磚通常採用二次燒製,主要原料為含鋁量較高的粘土,以及臘石、石灰石等,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陶質磚磚有3.6寸面磚以及紅底印花的地磚。
陶質磁磚因為所採用均為較次級原料,而且以1000℃左右較低溫度燒製,各種原料粉粒還無法熔合在一起,所以坯體燒製後不會收縮,所以產品的規格尺寸達到一致,同時在低溫燒製下,釉面髮色較為鮮艷,此為其優點。
但是由於陶質磚坯體本身沒有熔合,造成含有極大的吸水性,因此使用後,由於天候或建築物結構體變動的影響,往往造成磁磚本身坯體與釉面因膨漲係數不同而形成龜裂,同時由於其坯體硬度不足磨耗率甚高,是陶質磁磚最大的缺點,因此陶質磁磚一般都限用於室內。
- 石質磁磚:
坯土經過1100℃~1200℃燒製以後,粉粒達到半熔合狀態者,通常採用一次燒製,主要原料為粘土,少量長石。
石質磁磚的品質特性,它的吸水率在壁磚及地磚都必須在6%以下,抗曲強度壁磚120kgf/cm、地磚200kgf/cm以上,目前國內一般施釉地磚採用快速燒製的都屬於石質磁磚。
快速燒成的磁磚發源於歐洲,以義大利及德國最具代表性,歐美對磁磚的觀念,認為是一種消耗品,損耗了就該更換,因此不求品質如何精緻,只求降低成本,所以發明快速燒製的方法來生產石質磁磚。
石質磁磚的優點是它能以一小時左右燒製完成,所以能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同時它的吸水率比陶質低,抗曲及耐磨耗率比陶質磁磚好。
然而石質磁磚也因為仍然有6%的吸水性,所以仍不適合於外牆使用,而其抗曲強度及耐磨耗性也不適合於室外地面或公共場所使用,所以石質磁磚通常僅用於一般建築或居家的室內地坪。
- 瓷質磁磚:
坯土經過1200℃以上高溫燒製以後,其原料各種成份達到完全熔合者,採用較高級粘土及大量長石、陶石,以一次燒製完成。
瓷質磁磚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品質的磁磚,它的品質特性吸水率無論壁磚、地磚都必須在1%以下,抗曲強度壁磚180kgf/cm、地磚300kgf/cm以上,目前市面上少數二丁掛壁磚以及無釉石英磚屬於瓷質磁磚,瓷質磁磚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國家是日本,在國內唯一完全生產瓷質磁磚的工廠是本人所服務的精工陶瓷公司,日本人對磁磚的看法把它當做一種藝術品,必須精雕細琢除了品質好以外,外觀、背面、包裝都必須達到盡善盡美。
生產瓷質磁磚,因為要達到1%以下的吸水率,所以不能用1小時左右的快速燒製方式生產,必須採用傳統的窯爐,利用20小時左右的時間,以1200℃以上高溫才能燒製完成。到1988年,由於生產設備更進步,技術也提升,己經可以用60分鐘的速度、1250℃生產出1%以下吸水率的瓷質磁磚,所以成本大幅下降。
所以從壓制好的坯體到燒製完成會產生10%左右收縮率,因此產品規格尺寸公差較大,以及生產成本較高是瓷質磁磚最大的缺點,但是瓷質磁磚經過燒製以後,各種原料成分完全熔合在一起,它的吸水率在1%以下,甚至於達到完全不吸水,所以它可以不受任何天候變化而影響品質,它的耐磨耗以及最高的抗曲強度都是最好的,因此瓷質磁磚適用於任何內、外牆及地坪使用。
我們國家標準對磁磚品質的規定除了上述吸水率,以及抗曲強度之外,還有:
釉面磨耗量= 0.1g以下
耐酸鹼性 = 10%鹽酸溶液、10%氫氧化鉀浸24小時無腐蝕
尺寸公差 = 50~160mm±1.0mm
160~500mm±1.5mm
背 溝 = 90O以下呈倒釣狀,深度不得小於磁磚厚度之2%。
依磁磚的生產方式還可以分為干式成形與濕式成形二種,目前一般施釉石質地磚都屬於干式成形,而外牆二丁掛磁磚則有約1/2是屬於濕式成形,一般稱為真空射出磚,依磁磚的性質,也可分為施釉磁磚與無釉磁磚二種,施釉磁磚是在磁磚坯體表面噴上一層釉藥來增加其光澤、色彩與硬度。施釉磁磚通常用於壁磚,以及一般非公共場所的室內地坪。
無釉磁磚瓷質者目前市面稱為石英磚,由於不施釉所以止滑,磁磚上下、裡外都是同一色澤,所以耐磨。目前各先進國家的公共場所及室外地坪一律指定要用無釉磁磚,以達到止滑安全的效果,我國新建完成的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地坪,也全部使用無釉石英磚。
- 磁磚的製造過程:
各種磁磚的製造,除了為達到各種不同品質的要求,而必須選擇不同的原料及使用不同的溫度燒製之外,在製造過程中幾乎大同小異,首先我們由原料處理方面開始介紹:
在土料方面:
陶質磁磚由於採用低溫二次燒成產品,只要符合尺寸劃一,不必瓷化,所以採用適合於1000℃~1100℃的主原料,石灰石、臘石以及高鋁石的次級粘土。
石質磁磚,目前大部份採用快速燒成所以主原料除了粘土、長石以外還必須加入能使坯體耐急冷熱的滑石等原料,而瓷質磁磚由於品質要求最嚴格,必須完全瓷化,因此必須採用較高級的粘土,以及大量的長石、陶石做為主原料,磁磚的坯土成分,以二氧化矽及三氧化二鋁最多,陶質磁磚還各有一些氧化鈣。干式成形的土料處理是將各種原料按照一定的比率加水,投入球磨機中經過10~20小時粉碎成含有約40%的泥漿,然後以噴霧式乾燥機處理成2mm直經含有6%左右水分的粉粒,再經過24小時儲存,就完成土料處理作業。
釉藥就是施釉磁磚表面一層玻璃狀有色薄膜,釉藥原料通常分為熟釉與生釉二種,熟釉是原枓先經過煆燒成玻璃狀,適用於低溫及快速燒製,生釉則採用長石為主原料,適合於高溫瓷質磁磚之用,各種釉藥原料、色料,依一定比率加水投入球磨機,經過10~15小時粉碎成一種粒度極小的釉漿就完成釉藥處理。
第二階段是成形:
處理好的土料粉粒填入成形機的鋼模,經過高壓(300~400kg/cm2)壓製成一定的形狀就完成了成形手續。
如果是陶質二次燒製旳磁磚,即可進行第一次燒製成粗坯,如果是一次燒製,即送到第三階段施釉。
第三階段施釉:
經過成形壓制後的坯體,或經過一次燒製後的粗坯,在塗布釉藥的過程叫做施釉,我們利用噴漆的方式或流釉的方式,將處理好的釉藥塗佈於生坯、或粗坯上就完成施釉的過程,即可送去燒製,如果是無釉的石英磚,就可以免除施釉這一道手續。
施釉後的磁磚生坯,或無釉石英磚生坯在燒製過程中,目前採用二種窯爐,一種是傳統式隧道窯,另一種是快速滾筒窯。傳統隧道窯必須將磁磚裝置於耐火道具上疊上台車30~50層經過20小時燒製,快速滾筒窯則磁磚直接在陶管上行走單層的一小時燒製。
任何形成均需預熱、燒製、冷卻的手續,出爐後經選別包裝即是成品。
以上是磁磚大約的製造過程。
- 磁磚的施工方式:
一般磁磚施工方式最普遍的分為預鑄法及壓貼法兩種,目前國內所採用的極大部分是壓貼法。
所謂預鑄法,系事先將磁磚固定於模型上,或著在施工現場將磁磚事先固定於板模上,並使用發泡塑膠等材料做間縫的固定材料,然後進行一般灌水泥漿的工作,脫模後不必再填縫,一般使用外牆。預鑄法的優點:
- 磁磚與建築物結構體緊密結合成一體。
- 不必打底、填縫,節省施工時間。
壓貼法是將磁磚壓入打底水泥漿中,再用木槌或鏝刀敲擊,使磁磚與水泥漿密切結合,待水泥漿硬化後,再進行填縫工作,目前國內磁磚施工幾乎全部採用壓貼法。
使用壓貼法施工注意事項:
- 建築物結構體打底應力求平整。
- 建築物結構體在塗布水泥漿前應徹底清除雜物、灰塵,並使建築物結構體充分吸收水份。
- 磁磚施工前注意背面是否清潔平整,如果是高吸水率產品,應先置於水中充分吸收水分,才能夠達到充分接著的效果。
- 目前傳統的壓貼施工法喜歡在水泥漿裡加入海菜粉,其實海菜粉的作用據悉只有延緩水泥的硬化時間,因此應按照一定的比率充分攪拌均勻在一個小時之內使用。
- 水泥漿加入海菜粉塗抹於建築物結構體之後,根據研究資料它暴露於空氣中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如果超過這個時間海菜粉將在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將使磁磚與建物結構體形成一層隔膜,無法緊密接合。
- 為了減少水泥漿暴露於空氣中的時間過久,改良的壓貼方法是水泥漿塗抹於建物結構體後,以齒狀鏝刀刮成橫曲狀條紋,然後在磁磚背面也塗抹上水泥漿,緊密填入背溝中,再壓貼上去,並充分敲擊發揮充分結合的效果。